“今年第32个了。”深夜,张伟潮在朋友圈中晒出一个正在赶工制作的“龙头”,表示自己要“累扁了”。
(资料图)
这名累并快乐着的“85后”小伙,是广州市黄埔区非遗项目“龙舟龙头、龙尾制作技艺”的代表性传承人。他制作的一个带有岭南水乡风格的龙头,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影片中破水而出,令世界惊艳。
今年,端午节临近,岭南水乡密布的河涌又热闹起来,张伟潮的工作室也订单不断。
龙头订单的火热,体现了岭南地区人们对龙舟的热情。
龙舟文化是岭南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群众基础,“赛龙舟”“龙舟制作技艺”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汇聚于此。每当荔枝成熟的时候,从大江大河到微小河涌,水乡的人们都进入了龙舟时间。
“四月八,龙船透底挖”。东莞市万江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、赛龙舟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叶荣华介绍,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起龙日,人们将埋于河床之下的龙船挖出来,清理、维护,准备接下来的龙舟活动。
传统的龙舟仪式丰富,有请龙头、起龙、洗龙、装龙头、点睛、游龙、吃龙船饭等。尤其是对东莞地区的人们来说,赛龙舟能够延续一个多月,称为“龙舟月”。明末清初广东学者屈大均所著的《广东新语》中就记载:“广中龙船,惟东莞最盛。自五月朔至晦,乡乡有之。”
6月10日,东莞的龙舟队在比赛中。新华社记者黄国保 摄
叶荣华介绍,龙舟活动中,最吸引人的就是竞渡,亦称“龙舟景”,水乡民众齐参与,各龙舟队争相竞赛,精彩刺激。
不久前,“广州房东半夜还在练习赛龙舟”“租客在河边为房东加油”等词条频上热搜。在珠江最繁华的一段,广州城中村的龙舟队在夜色中奋力挥桨练习,其中就包括猎德村的龙舟队。繁华都市中的传统民俗,成为广东夜晚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周围是珠江新城的林立高楼、繁华商圈,坐落其中的城中村猎德,仍然保有小桥流水、青砖石瓦等岭南特有的生活气息。在这个拥有900多年历史的村子里,扒龙舟是延续了数百年的民俗活动。今年广州恢复了龙舟比赛,村民纷纷前来报名竞选。猎德龙狮队队长李志峰说,如今,扒龙舟已经成为一项增强体质、联络感情的活动,“最重要的是展现我们的精气神”。
今年,广东许多河涌都迎来规模盛大的龙舟赛事,再现赛龙夺锦的热闹场面。
东江上龙舟竞渡。新华社记者黄国保 摄
不久前,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)龙舟邀请赛、东莞龙舟锦标赛等赛事在东莞举办。东江宽阔的水道上,伴随着激昂的鼓点,一艘艘龙舟破水前行,飞快划动的船桨带出整齐的浪花。而在岸边,挤满了前来观看比赛、加油鼓劲的观众。“我就是来为自己镇的队伍加油鼓劲,看到大家齐心协力向前冲刺,感觉很激动。”一位来自东莞中堂镇的观众说。
如今,这里的龙舟文化也发生许多新的变化。女子龙舟队越来越多,广州白云区人和镇龙舟协会女子龙舟队、东莞沙田女子龙舟队等都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,而与龙舟相关的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创新。“万江正在持续促进龙舟民俗文化产业的孵化,龙舟模型、龙舟文创公仔等龙舟文创产品的开发,正让赛龙舟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有机结合、相得益彰。”叶荣华说。
记者:邓瑞璇
编辑:李争艳、刘祯